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今年9月首次正式出访美国,这也将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点。近年来中美冲突频现,在亚太地区尤为多见,这削弱双方在最近宣布的合作减排等一系列国际议题上的积极合作。与此同时,诸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 “一带一路”项目的开启,以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谈判等都为未来两国在推动区域经济治理所承担的角色带来了疑问。

习奥峰会前,清华-卡内基中心学者赵可金邀请中方专家,就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地区战略合作的未来进行了深入讨论。

讨论重点

  • 习主席访美:与会者强调习近平主席今年九月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次富有成果并精心组织的峰会可以缓解目前两国双边关系的紧张局势。习近平需要努力向美国民众展现一个更为更加积极,人性化的中国,就像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对美国国事访问那样。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与会者认为习近平应该考虑与美国2016年总统竞选人会晤或参与美国的文化交流活动。
     
  • 应对公众的不信任:参与讨论的专家认为中美两国的民众越来越对彼此不信任,尽管双方在不信任的程度上没有达成共识。他们指出两国大部分人民都希望两国维持友好的关系,然而,这部分群体却不像一小部分民族主义者那样经常表达自己的观点。民族主义者敦促本国政府能够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立场。专家们预测参加2016年总统竞选的一些候选人可能会发表对华不利言论以树立他们在外交政策上的权威。双方应该小心谨慎地处理这些言论,以防它们影响在实质性政策问题上的合作。
     
  • 大国关系和国家利益:专家指出历史上正在崛起的大国和地位稳固的大国间力量的改变会增加冲突发生的几率。当然中美两国认识到了这一现实以及积极地处理双方分歧的需求。与会者以古巴导弹危机的例子说明了美苏双方为降低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明确地就本国的国家利益进行了沟通。中美两国也应该基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在九月份坦率地探讨双方的国家利益。
     
  • 新兴的经济体制:与会专家强调了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对欧亚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中国通过亚投行(AIIB)为发展投资提供了新的渠道。这一行为不应该被外界理解为想要决定亚洲的发展或是破坏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等现有的体系。与此相反,与会者认为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建立更加综合的经济体系会为这一地区整体,以及中美,都带来诸多益处。
     
  • 南海问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专家预测中国的海上实力也会随着不断提升。中美两国海军作为地区最大的两支海军力量,在南海问题上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与会专家提出两国可以采取外交途径增强沟通渠道—军方双边高层对话和两国领导人非正式峰会都是可行的选择。

赵可金

赵可金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中国外交政策和公共外交专家。赵可金也担任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驻会研究员一职,负责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研究项目。

谢韬

谢韬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政治学教授,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外交政策专家。

魏红霞

魏红霞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节大磊

节大磊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赵明昊

赵明昊是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美国问题。

龚婷

龚婷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