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存在某些核心分歧,但中印的核立场却比普遍所认为的更具相似性,把握这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对扩大双边合作至关重要。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军备控制与不扩散中心主任顾国良、印度陆军地面战争研究中心 (Centre for Land Warfare Studies)高级研究员莫妮卡•詹索妮亚(Monika Chansoria),与卡内基的司乐如(Lora Saalman)一起绘制中印战略稳定的蓝图,并就建立信心措施提出了建议。

创造基础

顾国良指出,中印在核问题上相对缺乏战略交流,与中美相应情况对比后尤为明显。作为弥合差距的第一步,顾国良就中印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做了概述:
  • 共同点:
    • 最低限度可信核威慑(Credible Minimum Deterrence)
    •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o First Use,简称NFU)
    • 消极安全保证(Negative Security Assurances,简称NSA)
    • 拆除核弹头、解除核武器的高度戒备
    • 谋求区域性和全球性地位
    • 独立和不结盟
       
  • 不同点:
    • 核地位
    • 战略核武器政策
    • 《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简称NPT)
    •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omprehensive Test Ban Treaty,简称CTBT)
    • 与美国的战略关系
    • 对巴基斯坦的安全顾虑
    • 双边威胁认知与竞争
    • 关于消极安全保证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有关条件
    • 核态势和核主张的明晰度

构建对话

司乐如提醒指出,在没有考虑潜在分歧的情况下不要被表面的共同点所迷惑。就顾国良提出的共同点,司乐如挖掘了其中部分的分歧,并提出了对话机制。

  • 最低限度可信核威慑:司乐如表示,虽然中印表面上都用“最低限度可信核威慑”来描述各自的核态势,但两国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印度专家谈及的核威慑是动态形式的,意味着印度的核态势将根据技术和安全要求而变化。中国专家有时会交换使用“最低核威慑”(minimum deterrence)和“有限核威慑”(limited deterrence)这两个术语与概念,部分印度专家认为中国对印度的核立场就是“有限核威慑”。一位中方参会者对“最低核威慑”和“自我防卫”进行了区分,他坚称后者是被动的,也正是中国所持有的立场,而印度所秉持的“最低核威慑”原则却是主动的。
     
  •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司乐如提出了一些印度专家的担忧,如果有朝一日中国的核武器设施受到了常规武器的攻击,中国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同时她也表示,部分印度人相信印度一旦遭遇生化武器攻击也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这些微妙的不同很好地说明了印度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原则可验证性的担忧,尤其是针对中国遵循这一原则的情况。
  • 核裁军:司乐如表示,一些印度专家对将地区和国际和平以及中国将核武器与常规武器联系在一起作为消减核武器和核裁军的先决条件表示了怀疑。中方专家则提出了核裁军遭遇的大量障碍,包括印度正在进行的裂变材料生产、南亚潜在的军备竞赛以及印度没有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地位。
  • 消极安全保证:司乐如指出,印度国内认为其“消极安全保障”承诺仅对不与有核国家结盟的无核武器国家(non-nuclear weapon states,简称NNWS)适用。而中国并没有正式申明其对《核不扩散条约》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二元框架之外的国家的核态势。此外,部分印度专家表示并不清楚中国是否对台湾和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这两个争议区域采用“消极安全保障”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
  • 拆除核弹头:司乐如指出,中国和印度都寻求配备潜射弹道导弹(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的核潜艇。她认为类似追求将影响双方的拆除核弹头和解除核武器的高度戒备态势。尽管这些进展都涉及到“马六甲海峡困境”(Malacca Strait Dilemma)和“珍珠链战略”(String of Pearls Strategy)的核武器化,但中印对话机制还主要以对边境争端的关注为主。
     
  • 核地位:几位中国参会者讨论了中国是否认可印度为核武器国家。他们一致认为,虽然官方认可这一点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中国在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简称NSG)内实际上已经对印度核武器国家地位予以了承认。
     
  • 威慑可信度:一位中国专家询问印度的核威慑是否可信,并表示印度在边境增加常规武器与军队数量是缺乏信心的一个表现。詹索妮亚表示,烈火五型(Agni-V)的测试发射暗示了印度正朝着最低限度可信核威慑方向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目标尚未完成。一位中国专家补充指出,印度将会继续其核现代化进程直至有能力在世界任何角落完成有效负载的交付,并且印度认为其核试验是在最低限度可信核威慑范围内。詹索妮亚回应表示,与印度相比,中国继续花费更多来加强其核威慑力。

绘制未来合作的蓝图

詹索妮亚提出了一套可作为加强中印交流和信心构建起点的建议,包括:

  • 反恐:2008年孟买恐怖主义袭击和新疆事件,表明中印两国都担心恐怖主义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些共同的利益已经促成了中印在中国昆明、印度贝尔高姆(Belgaum)及卡纳塔克邦(Karnataka)进行的一系列反恐演习。在国防部长梁光烈近期访问印度期间,中印达成了一项旨在促进双方军事交流的联合军演恢复协议。
  • 核对话:詹索妮亚强调,中印在核武器认知上的共同点可以作为遏制威胁、确保国家安全的政治工具。她进一步指出,中印两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可以作为双方进行更广泛交流的基础,而两国也在加强稳定的基础上准备增进相互信任。
  • 不使用武器宣言:一位中国与会者补充表示,中印应该加强双边信任度和透明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出台对彼此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简称WMD)的联合声明。他主张在声明中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字眼而“非”核武器性质的,从而有助于消除印度作为“非”《核不扩散条约》成员国所带来的政治和法律困难。
     
  • 全球核裁军:鉴于中印都支持全球核裁军,詹索妮亚建议这两个国家可以携手为这一事业树立模范。她建议:
    • 就核裁军举行大会
    • 努力建设新的无核武器区域
    •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解除对彼此的目标瞄准
    • 进行导弹试验的提前通知
    • 建立电话热线和其它交流通道
    • 就核武器意外使用的通知签订双边协议
       
  • 避免误解:虽然顾国良认为目前不太可能出现军备竞赛,但他敦促中印双方为避免在如下议题上产生误解而进行更多交流:
    • 印度的核计划目标
    • 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程度
    • 印度在《核不扩散条约》中的立场
    • 印度对“裂变材料禁产条约”(Fissile Material Cut-off Treaty,简称FMCT)的立场
    • 中印两国各自对“核安全”(nuclear safety)和“核安保”(nuclear security)的概念理解
    • 中印美三角关系

讨论者:程瑞声、邹云华、翟德泉、陶文钊、胡豫闽、郭晓兵、任晶晶、杨丹志、钟忠、刘冲、曾祥来、周师、廉旭、严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