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朝核问题的国际外交努力步入僵局,中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助力突破当前困境。
为了防止局势重新升级,国际社会,尤其是地区大国之间,有必要为可能发生的挑衅行为尽早划下红线,事先明示朝鲜将面临的制裁和其它惩罚后果,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现有的地区稳定局面。
历史上看来,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外援助方式。2018年3月,中方成立了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CIDCA)以整合中国的发展援助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方的全球治理路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增强核反击能力有三个基本路径:第一,提高核武器的生存能力;第二,增加核武器的数量;第三,增加单个导弹弹头对导弹防御的突防能力;以及这三个基本路径的各种组合。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不确定和不平稳的挑战,且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会加深。
印度一直对中国有着多方面的看法。而从广义上讲,在过去的70年里,中印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工作议程雄心勃勃,清晰地表明在中国发展资金经过多年大幅增长后,基本的管理体制现已开始成熟,但一些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有关中国正在开展“债务陷阱外交”的言论不绝于耳,但对斯里兰卡及其他大多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伙伴而言,了解它们与中国的历史和政治关系、学会选择项目非常重要。
通过威胁要限制对美稀土出口,中国意在证明自己有能力牵制美国,且能在需要时采取相应对策。
中国正努力于2030年成为世界核电技术部署领域的先锋。如果成功的话,中国将在核技术发展、工业能力和核能管理方面处于全球领导地位。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肩负崇高的目标,但短期内必定会受到关于该机构如何融入中国现有的对外援助体系这一持续性问题的影响。
美朝无核化谈判陷入僵局之后,朝鲜连续试射导弹显然有向美方施压以期推动谈判的用意。但问题是,朝鲜此举是否能将美国拉回谈判桌旁?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规模宏大,它不仅象征着一条贯通亚欧的新丝绸之路,而且也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跨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此,卡内基四个研究中心的专家从各自国家的角度阐述了对这一倡议的看法。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象征着中国对全球事务的参与,但许多专家和政策制定者对于如何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各执一词。这是一项全球性战略,还是地区间倡议?它的延伸是否有边界?其他国家和跨国公司又该如何参与这一发展历程?
新组建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将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领导角色,促进“一带一路”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转型。
技术优势并不等同于安全:各国军方追求技术优势的竞赛存在重大风险。
本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在越南河内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进行会面。美国、朝鲜、中国及其他国家希望这次会议取得什么成果?三位卡内基专家提供了他们的解读。
虽然朝鲜和美国是朝核问题与半岛和平的直接相关方,但问题的最终解决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特朗普总统认为,他将要带着在“历史性地推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里程碑式成就奔赴河内峰会。然而,这一想法忽略了他未能推进无核化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