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我们迎来了中美建交40周年。四位卡内基学者——两位美国学者和两位中国学者——分析了当前的双边关系。
多年来,中国主要依靠陆基核武器实施战略威慑。但随着当前中国核潜艇舰队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愈发先进,其必将带来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无论特金会发生什么,它都有可能影响美国与朝鲜的交往、美国主导的区域联盟以及该地区安全局势的未来发展。
中共十九大即将举行,会议中的高层政治任命将决定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未来何去何从。
“一带一路”被视为习近平主席最重要的倡议。该倡议反映了习近平领导风格的若干特征,包括他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心。
“朱迪提问”专栏每期由主编朱迪·登普西(Judy Dempsey)提出一个关于外交和安全政策给欧洲转型带来的挑战的问题,并精选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做出解答。
“朱迪提问”专栏每期由主编朱迪·登普西(Judy Dempsey)提出一个关于外交和安全政策给欧洲转型带来的挑战的问题,并精选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做出解答。
中美两国将在继续强调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分歧。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制定的综合性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法还将有助于解决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问题。这一全新的机构有望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之间沟通与协调。
我国外交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服务好实现民族复兴的这个国家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外交改革创新的能力有多大的提高。
在本篇问答专访中,赵华胜阐述了中国对阿富汗日渐浓厚的关注,并解析了这些举动背后的利益驱动。他指出,中国并非试图在美国撤军后填补真空,而是希望日后中国的领导力能够在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政权的政治和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世界政治经济风云变幻,全球动荡四起。乌克兰冲突、伊斯兰国崛起、埃博拉疫情还未结束,新的危机可能正潜伏于地平线,一触即发。来自世界各地的卡内基专家们对2015年的世界局势做出了预测。我们期待什么?什么会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又将遇到哪些挑战和机遇?
来自卡内基各中心的几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就普京的年度国情咨文对于俄罗斯未来的重要意义及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本次问答专访中,赵可金探讨了金砖国家合作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金砖国家合作近年来多从事的各项活动,此外他还阐释了对于深入合作的展望以及潜在挑战。他表示多边框架的未来将会很大程度上受中国选择和能力的影响。
最近,墨西哥取消了与中国铁建集团签订的高铁建设合同,成为了中国与墨西哥这两大新兴经济体不稳定关系的最新例证。在邮件采访中,清华大学副教授、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常驻学者陈懋修探讨了中国与墨西哥的经济关系。
由于当前中美双边关系紧张,审视两国政府有关战略事务的合作水平比以往都更加重要。中美两国政策制定者都强调了加深两国“战略互信”的需求。
在当前俄乌冲突中,强势一方的俄罗斯是站在一个什么角度看待这一问题的,直接关乎危机的发展前景。
非洲以外的国家对非洲的自然环境、经济情况都有很大的误解,同时世界各国对中非贸易的认知也存在误差。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基于全球产业链的驱动,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非洲应当提升社会组织形态,并加入全球产业联动。
来自中国的中小投资者们可能会对非洲大陆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也有利于塑造一个更广阔的非洲市场,带来更大范围的产业合作。
面对朝鲜核导弹和核试验的威胁,中国和美国是否建立起默契,寻求在半岛阴晴不定的局势下的合作?韩磊指出,促成奥巴马和习近平的直接战略对话,是中国公开表达对朝立场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