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我们迎来了中美建交40周年。四位卡内基学者——两位美国学者和两位中国学者——分析了当前的双边关系。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意识到其对外援助方法的局限性,且正在采取措施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时谈到了贸易和关税问题。中方的观点是什么?
美方强调效果导向型的谈判,中国强调规则导向型的谈判,双方之间有尖锐的规则对立。
一项仅达成从中国购买更多美国产品或作出在不明确的时间表下完成某些模糊承诺的协议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并且很可能进一步损害未来几年中美关系的发展。
随着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加剧,双方领导人能否找到解决安全和贸易争端的方法,并建立管理竞争的框架以避免零和冲突?
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和对中国的政策如何影响作为美国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
为获得“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中国需要专注国内发展,与国际社会加强互信,并主动承担其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在国际秩序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增加其非货币投资和扩大互利的国际合作领域。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未来外交战略中重要的多边外交理念,与传统的中非合作有着互补互促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和非洲都需要对这两个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更进一步的实践。
就在习主席与莫迪总理会面后不久,来自中国和国际的专家学者共同解析了中印两个世界人口大国之间的关系发展走向,并探讨了美国在南亚以及印度洋地区所扮演的角色。
自冷战结束后,中国相对实力始终处于上升阶段。这在中国相对平稳地度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本项目通过分析中国的崛起及其影响,探讨国际社会对这一情况作何解读,尤其是对东亚地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Stay connected to the Global Think Tank with Carnegie's smartphone app for Android and iOS devices